滇西大地绘新卷 乡村振兴谱新篇
“苍山一片雪,洱海无尽蓝”,这是大理风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非遗尊龙凯时网站进入扎染火出圈、科技小院如繁星闪烁扎根在大理的沃土之上,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一支充满活力、热情四溢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实践队,奔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土地,进行了一次旨在探索和学习的行程,深入探寻大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为深入探索白族扎染技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实践队来到了大理周城村璞真扎染博物馆。周城村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的同学们了解到周城村以传承培养新一代扎染技艺传人为基础,同时努力拓宽扎染市场和扩大受众群体,最终对挖掘的相关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建立扎染博物馆,并设立扎染体验工坊等。他们的努力将使白族传统扎染技艺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四新”建设,农业观光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为探索观光农业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实践队前往海川农业彩色稻田进行实地参观。海川农业打造的彩色稻田将不同颜色的水稻进行造型设计,展现出的稻田画吸引大量游客观光,从而带动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经过与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到,海川农业提供的精确施肥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确保了稻田的健康生长和彩色效果的呈现,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坐落于洱海边,在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守好洱海”的重要指示下,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政府联合成立的古生村科技小院于2022年2月14日正式揭牌。
通过与科技小院内驻扎的老师和学生座谈交流,实践队的同学们深刻了解到科技小院对于洱海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及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古生村种植作物受各种因素制约,无法将产值、生态、成本三者兼得。科技小院的师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推广培训、科普讲堂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养,培养出田间乡野的乡村振兴人才,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此外,他们致力于解决洱海污染问题,创造出一种绿色高值协同的种植模式,从而实现洱海保护与农民增产增收的协同发展。
大理州持续推动的“乡村振兴”计划尚在生动演绎,各村镇因地制宜,积极寻求合适的特色产业,借助科技进步,生动展现出一幅属于大理州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通讯员 石聆孜 姜润芃 庄强)